说明:大家知道,不笑生很贴去写过多的非原创的相关资料,那是为了避免大家以为不笑生在混字数。但这篇文章,不笑生是要贴在这儿的,这样一篇数据很多,很能说明问题的文章是要让大家看到的。
从《南明风雨》开始到《铁翼鹰扬》为止,似乎不笑生都在强调一个论调,国家的发展、富强都仅仅是建立在一个基础,那就是实力。
希望诸位兄弟这篇文章之后,能够想到更多不笑生没有想到的事情。
另外,本文引自网络。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公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服膺者。往年,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图治,…………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赖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如情之所激,妄滋事端,或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于世界,此朕所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洲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建设未来,笃守道义,坚定志,誓必发扬?国体之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尔等臣民其克体朕意……”1945年8月14日随着日本裕仁天皇发布了停战诏书,长达四年之久的太平洋战争以日本的彻底失败划上了句号。本文简单就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利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本文仅以战略政策、人力、资源、工业等基础国力方面分析为主)。如有纰漏还请大家多多指出。
一、“大日本帝国”的先天不足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军力逐渐上升,日本的政客们也纷纷做起“大日本帝国梦”。日本人发现英国与日本的面积、地理位置非常相似,都是战略纵深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的岛国,既然英国能够发展成“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为什么日本不能?日本开始仿效了英国的工业化和侵略扩张。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日本通过战争等手段,先吞并琉球,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近海。又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吞并了朝鲜,取代中国成为东亚最有影响力的大国;接着日俄战争的胜利将日本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军国主义思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作为一个西太平洋岛国,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当时的世界局势,日本都本不具备成为“大帝国”的先天实力。
日本自然资源极为匮乏,没有油田,缺少煤炭,铜铁等主要矿产资源稀少,且农产品也较为单调,其国民主产业以农耕及手工小作坊生产为主,既日本土无法提供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源。因此,一旦走上工业化道路,日本就必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资源进出口国,而所有进口的资源、出口的产品都必须经过海上运输,这就使得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很容易被外敌掐断。
同时日本人没有意识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殖民时代的特殊产物,英国可以从其遍布北美、非洲、亚洲以及大洋洲的殖民地掠夺资源,并利用这些殖民地对自己的对手形成战略包围,这样就弥补了英国资源不足和战略纵深狭小的缺点。然而,当日本开始扩张时,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已经基本结束,世界格局已基本固定,且部分殖民地人民也已渐渐觉醒,开始走向独立。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日本既面临着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又面临着觉醒的亚洲人民的反抗,“大殖民帝国”这个梦想是注定行不通的。
二、战略政策的选择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一直以英国作为自己的榜样,认为自己应该走英国样式的军事发展道路,但事实上日本的大战略一直是相互矛盾的,与英国坚定一贯的战略成鲜明的对比。英国至始至终坚持自绝的海洋战略,它的陆军实力虽然无法与欧洲大陆国家抗衡,但其海军实力却一直是最强的。
反观日本,从天皇到历代首相再到军部,各自有各自的算盘,日本的战略政策也一直在“海洋”与“大陆”之间摇摆,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共识。做为一个岛国,日本本可以像英国一样摆脱发展庞大陆军这个包袱,走上海洋大国的道路。然而,由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亚洲大陆仍处在封建时代,大多闭关锁国,王朝腐败,军队装备落后。这无疑给了日本无数的诱惑,随着朝鲜的不堪一击,日本渐渐尝到了甜头。在日俄海战击败了亚洲大陆强国俄罗斯后,日本人更是狂妄的认为再没任何国家能阻挡日本的扩张。从此日本国内开始持续数十年的“陆军与海军之争”,其实就是大陆政策与海洋政策之争。大陆政策的核心是日本向大陆发展,以大陆的丰富资源养活日本本岛,并把日本人大量迁徙到大陆,最终实现日本对东亚大陆的完全控制;海洋政策的核心则是立足日本本岛,控制西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最终发展成太平洋上首屈一指的海洋强国。由于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谁都压倒不了谁,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隙实际上采用的是两种政策的混杂,有时候稍微倒向海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