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对于明朝而言,注定是关键的一年。
李自成啸聚百万,围攻洛阳,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权威,动摇了明朝在中原的统治。
天下各地,流寇豪强趁此时机,野心勃发,势力迅速扩张,地方军镇和封疆大吏,也逐渐脱离明廷的掌控,割据之势初现。
此外,崛起于东北的满清,围困锦州已经大半年,一旦锦州失陷,清军兵锋直指山海关,满清便可毫无顾忌的入关。
可以说,对内洛阳之战,对外锦州之战,两场战争的成败,决定了明朝还能撑多少年。
河南,虎牢关之东,荥阳县。
楚汉之争时,刘邦项羽为了争夺敖仓,“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骸中野,不可胜数。”
这敖仓的位置,就在荥阳附近,不过眼下的荥阳,却没有什么粮仓,让打下荥阳的闯军颇为失望。
这时,在荥阳县外,闯军大营蔓延,营地中人嚎马嘶,一辆辆满载着粮草的车辆,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将要送去洛阳城下。
“三将军!”几名正将粮食装车的士卒,看见一名穿着铁甲,皮肤黝黑的清瘦汉子走过来,立刻停下手头动作行礼。
李自成率领百万众,围攻洛阳,令闯军诸部四出掠粮,供应洛阳城下的闯军。
李过渡黄河,掠夺怀庆、卫辉;袁宗弟南下入汝州;而李自成三弟李自敬,则率领十万人马,破虎牢关东出,劫掠开封诸县。
李自敬冷着脸,一副谁欠他钱的神情,挥了挥手问道:“今天运走多少车?”
“回禀三将军,运走了一百车。大军只留一个月的粮食,剩下全部都送洛阳了。”一名闯军头目低头回道。
一百车粮食已经不少,可对于洛阳城下的百万大军来说,那就是杯水车薪,明显不够了。
李自敬两腮鼓动,沉声道:“路上小心,一定要把粮食,平安送到大营。”
“属下遵命!”将领忙抱拳躬身。
李自敬点点头,便心事重重的返回大帐。
这次闯军兵分三路打粮,他这一路,说起来最为轻松,所经过的州县,也最为富裕,可是他的斩获却并不多。
流寇之中,以力服人,谁能力强,实力大,就能让人信服。
李自敬在闯军内部能力只算一般,不过李自成为了控制军队,把他提到很高的位置,为了能让他服众,又特意令他领兵东进,劫掠河南最富裕的开封府。
这自然让闯军之中的一些人,对他独领一军打粮感到不满。若是他不能做好,劫掠到比其他两路在地图前,开封是富裕,但是开封城附近,他却不敢碰,所以他的选择并不多,让他颇为苦恼。
就在这时,一名闯军跑来禀报:“启禀三将军,属下得到一个消息,新郑高家乃河南大族,据说盘踞新郑几百年,族里十分富裕!”
“新郑高家?”李自敬是陕西人,以前就一农户,不太了解河南的情况。
“对!据说他们家里,出过大学士,还有十多个当官的!”部将将自己听到的消息说出来。
李自敬大喜,出过大学士,还有十多个狗官,那肯定老有钱,田产恐怕不下几万亩。
这时李自敬看向地图,找到新郑,发现距离荥阳不算远,又远离开封,当机立断,喝令道:“大军立刻集结!”
军令传达,闯军留一部,把守虎牢关和荥阳,确保大军与洛阳的联系通道,李自敬遂即率领人马,浩浩荡荡的往新郑而去。
……
新郑,高老庄。
高有闻将高有才和高镰送到县里,与知县老爷交谈一日,表示新郑高氏,乃高文襄公之后,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绝对不会背叛朝廷。
县令对于高有闻大义灭亲,也颇为感动,表示会上奏朝廷,还要为高有闻,再立一面牌坊,以表彰高有闻的功绩。
从县里回来,高有闻心情大好,不过同时也有些忧郁。
毕竟登封与新郑之间,只隔一个密县,据说高有才还有个儿子在登封,而且是反贼首领。
他将高有才和高镰送去见官,登封的反贼得到消息,极有可能报复,因此他吩咐曹晁注意打探登封的消息,万一情况不妙,就先去县里暂避。
探子放出去,一连几天登封方面都没消息,那反贼头子高欢,却没一点反应。
“登封那边还没反应吗?”高有闻皱眉问道。
曹晁道:“老爷,没点动静,就跟没那么个爹和兄弟似的!”
高有闻眉头一挑,微微颔首,“这小子倒是个狠人,跟他老子一样,都是东西!”
正说话间,一名护院进来,“老爷刚才有几个马贼,出现在庄子外,投了封信就跑了。”
高有闻诧异道:“信呢?”
护院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呈上,高有闻接过来,展开书信观看,眉头顿时就皱成川字。
曹晁不禁问道:“老爷怎么回事?”
高有闻走到椅子边坐下,沉默半晌,出声道:“你派人去趟县里,告诉孙知县,让他做好防备,再派人去北面看看,是否有贼兵过来。”
“北面?”曹晁疑惑道。
高有闻却怒道:“你还站着弄啥咧,还不快去!”
曹晁见此忙行礼退出,高有闻则坐在椅子上,拿起信又看了起来。
信是高欢所写,告诉高有闻,他是被逼造反,而今想做的不过是保护河南百姓,并说明之所以让高有才和高镰过来,是因为得知闯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