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更是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那些一个又一个闪耀的明星在熠熠发光。
香港电影节本可以借着这股东风飞得更高更远,却是栽在了这样一个“香港”电影的门槛上。
蔡先生看出陈敏娇听了这话后神情的不好,于是讪讪说,“这是我们讨论后得出的结果,我们认为,既然我们要办的是香港电影节,那就应该大力扶持香港电影,让香港电影先开花结果。”
陈敏娇就看着蔡先生不说话。
她倒要听听这个人还能放出些什么彩虹屁来。
蔡先生被盯地发毛,又说了几句话,就瞥着陈敏娇的眼色问,“陈小姐,你怎么看?”
上面可是放话了,势必要拿下陈敏娇这个搭伙人。她简直就是现阶段香港演员里最会拍电影还最能赚钱的。像她这样的人全香港打着灯笼也是找不来第二个的,更别提她现在在整个香港电影圈也是充满了十足的话语权。
天娇现在可是几乎插手了香港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
前有电影制作的前期准备资源,比如说签订了经纪人的新生代导演和演员,还有自己的影视设备专供代理线,后有院线和自己的胶片冲印厂。还拥有着全香港最大的影视城,以及周边生产线。
除此之外,陈敏娇个人的人脉和产业也是让香港政府在意的地方。她和以及索尼的关系,可以用好得特别来形容。
让她来插手这个电影节,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她的钱能让她招来一群英雄好汉出谋划策,她的才华能够吸引一大批人前赴后继,她的人脉足以让一干元老为她撑腰出山给第一届金像奖站街。
不把她看稳了,亏得是他们。
蔡先生早就有这个自觉了。
“我怎么看?”陈敏娇挑眉反问,倒是有几分女王气场,“要我说,你们提出来的香港电影的标准,就不能用。”
蔡先生没想到陈敏娇的态度这样强烈。
她反对地太过坚决,甚至没有什么犹疑的时刻。
“蔡先生,你懂电影吗?”
蔡先生点了点头,“这个是自然。”
陈敏娇一声轻笑。“那蔡先生,你懂你口里的香港电影吗?”
蔡先生愣了下。
“你口口声声说的香港电影,这每年的产出,来来去去,也不过就是几十部。”她的眼敏锐而带着狠厉,毫不留情地刺破蔡先生的想象,打破他因无知而带上的镣铐,“现在在香港说要拍电影的导演,十个里有九个不是香港本地人。”她这话说得是有些夸张了,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这个时代,许多外地人来到香港追梦,要拍电影。反观香港本地人,更多地则是靠着电视剧和商业赚钱。
他们这轻轻松松一个香港电影的门槛,确实把无数人拦在了未来的门外。
就连台湾,都不敢说只要台湾电影。这香港屁大点的地方,政府居然能够狂到说出只要香港电影这种话。陈敏娇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气。目光短浅实在可怕。
她想要的香港,是世界电影的集中处,是一个能够用勇气有胆量容纳多元创作的地方。这种多元不仅仅体现在电影的文化表达上,更加体现在对于电影创作者政治身份包括国籍民族身份问题的包容上。
不能说为了保护香港电影,强调香港电影的特殊性就来设立这样一个门槛。到时候被门槛绊倒的,有可能不是别人,而是香港电影自己。
蔡先生微微地反驳着,“可是,可是现在满眼望去,别的也比不上香港啊。”
陈敏娇简直要鼓掌叫好了,这人怎么这么自大还鼠目寸光?
“你说内地十亿人口,台湾两千万人口,拍出电影没一个能比得上香港的?”陈敏娇质问他。
蔡先生别别嘴,他的脸有些微微的红,不知道是被气的还是被急成这样的。
“可内地昨年拍的电影,还不到香港拍的零头。台湾那边更是有金马奖,人家又怎么回来参加我们的奖项?”蔡先生不服气。
内地因为那十年的原因,之前几乎没有什么作品的产出,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各位电影人们都慢慢重新开始了创作,虽然创作数量上远远不能匹敌香港这种快速节奏下的产物,但五十多部,以及算得上不错了。蔡先生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思考到问题的重点。
陈敏娇摇了摇头,“那你知道别人零头都不到,票房是多少吗?”
蔡先生被问住了,这……
“九个亿。”陈敏娇报出这个数字,“别人的票价是按毛算,你自己想想吧。”(注3)
蔡先生被这个数给击中了。实话实说,他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呢。
陈敏娇看一眼就知道这人懵圈了,于是更加给人丢□□包。
“更何况,内地是什么政治情况你比我还清楚吧,蔡先生?”陈敏娇笑吟吟,“现在还只是一个发展的初步阶段,你再过个十年二十年来看,内地的电影票房绝不有这么个数。”
“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