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吃的什么啊?”
“肯德基啊。”丹丹眨着可爱的大眼睛。
“你……”任行之拍着丹丹的屁股,显然他对这个鬼机灵的孙子没办法。
“是凌小宇带我去的,”丹丹说话的口气和他的年龄明显不符,“姑姑和杜刚去耍朋友,嫌我们是电灯泡。”
“凌小宇?又是凌小宇?”任行之感到很诧异,此时他已经抱着丹丹进了家门。
任盈盈已经回家了,此时站在门边伸手就拧丹丹的小脸,“小鬼头,就知道你不会好心去等爷爷,是去告状的吧?”
“啊!”丹丹跳出任行之的怀抱,尖叫着向里屋逃去,任盈盈如影随行追了过去。
任行之苦笑着摇摇头,坐在沙发上,定了定神。他又想起离开凌小宇家时看到的那一幕,心中一动,扬声喊道:“盈盈……”
“什么事啊,老爸?”盈盈走出房间,丹丹随后也飞扑到沙发上,钻进任行之怀里。
“今天是凌小宇带丹丹去吃的晚饭?”任行之问道。
“是呀,”任盈盈笑道,“那个凌小宇和丹丹太投缘了,我正巴不得扔掉这个小包袱。”说着,她吃吃笑着又来拧丹丹的脸。
“你才是小包袱那,”丹丹小嘴一撅,“谁稀罕你啊?从明天起我就只要凌小宇来接了。”
任盈盈把手一抄,轻蔑地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噢,从明天起我就不来幼儿园接你了,省得麻烦。”
“啊?爷爷……”小家伙顿时慌了神,连忙向任行之求救。
任行之没理小家伙,转头向盈盈说道,“盈盈你知道吗,那个凌小宇原来是你们八叔凌乐天的儿子。”
“八叔?”盈盈诧异道。她在记忆中搜索,父亲的十多个最要好的老友中,他唯独没有见过这位八叔。
“哦,”任行之拍拍脑门,“你应该不知道,你是回城后才出生的嘛。你哥哥或许对他有印象,他小时候常常骑在八叔的脖子上……”
“这样啊?”盈盈笑道,“这么说凌小宇和我们也算世交了。”突然,她想起什么,脸色一变低声道,“听阿刚说他父母都已经去世了,这么说……”
“是啊,”任行之感慨着,“世事变迁,当年知交已经不在,凌小宇的身世也够可怜的,你们一后一定要好好交往。”
“嗯”任盈盈应到,一提起这些事,心情自然难免轻松得起来,她接着低声道,“晚了,老爸,休息吧。”
“晚上我要和爷爷睡,”丹丹突然大声叫起来,“爷爷答应了要讲故事的。”
“好,好。”任行之拿这个调皮的小孙子无可奈何。
☆、第三章江畔独步胡笛双飞酬知音
凌小宇一直有着早起晨练的习惯。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凌小宇贪婪地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空气,沿着嘉陵江边慢慢地散着步。
江边的一草一木还是那样的熟悉,就连树上欢快鸣叫着的小鸟都是那样的亲切,凌小宇想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慨万分。
晨练的人很多,不时有人擦身而过。
一位须发皆白戴着墨镜的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搓着铁丸,慢慢地迎面走来。
“曹爷爷,曹爷爷。”凌小宇惊喜地走上前,拉着老人的胳膊。
这位曹大爷是个盲人,以前和凌小宇家是邻居,和凌小宇有着祖孙般的情谊。
“谁啊?”曹大爷侧着头仔细用耳朵辨认着,毕竟他们已经有许多年不“见”了。
“是我呀,小宇儿呀,我是小宇儿呀,曹爷爷。”凌小宇拉着曹大爷的手放到自己的脸上。
“小宇儿,哎呀,真是小宇儿!长这么高了。”曹大爷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凌小宇的头顶。
凌小宇挽着曹大爷的手边走边聊。
“对了,小宇儿,”曹大爷说道,“带了竹笛在身上吗?”
“当然,”凌小宇笑道,“每天都是随身携带呢。您老想听哪一曲,《苏武牧羊》?”
“好,好。”曹大爷乐呵呵地坐在江边的石凳上。《苏武牧羊》正是当年他教凌小宇吹的。
凌小宇轻轻地拿起竹笛,放在唇边。
静谧的清晨,竹笛破空的声音是那样嘹亮,那样悠扬。竹笛声吸引了晨练的人们,纷纷驻足,聆听着这动人的乐曲。
曹大爷则得意地摇头晃脑,欣赏着凌小宇大有长进的笛功。
这时,旁边隐隐传来另一个种乐器声音,似乎有人在附近拉二胡。
凌小宇自然不会受到干扰,他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自顾地吹着自己的曲子。
二胡声越来越近。
忽然,二胡声调急转,竟然附和起凌小宇《苏武牧羊》的笛声来。
二胡声、笛声混和在一起,组成优美的二重奏,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嘹亮……
激越的乐器声,仿佛是两棵藤,相互缠绕着,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这是首有难度的曲子,凌小宇平时练习时由于气息的缘故,有好几个地方无法达到高音阶,使得整首曲子的连贯性不太出色,然而此时在二胡声的辅助下,越攀越高,气息却毫无滞留,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好!”曹大爷大声叫道,将正如临云端的凌小宇拉回现实,曲声嘎然而止。这时四周响起稀稀拉拉的喝彩声。
“任先生,你来了?”曹大爷转头,耳朵向着刚才发出二胡声的方向。
凌小宇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去。
任行之面带着微笑,提着二胡坐在他们身